8月21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發布《濟南市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積極申建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持續拓展中歐班列通道,到2026年,濟南中歐班列運行線路達16條,年開行量穩定在1000列以上,年均增幅8%以上。另外,濟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臺將上線運行,入駐平臺企業數量將達450家。此外,耗時7年的郭大鐵路專用線也將在2026年建成投用。2026年濟南中歐班列線路增至16條,濟南機場開通國際客貨運航線65條以上
濟南是全省確定的三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承擔服務全省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任。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口岸處處長王宏日前表示,截至目前,濟南中歐班列運營線路達15條,通達22個國家49個城市,2023年班列開行數量1006列,同比增長25.6%,開行量連續4年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行3826列。預計2024年班列運貿一體業務將拉動外貿增長1億元以上。
為加快提升中歐班列集結能力,《計劃》提出,濟南將積極申建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持續拓展中歐班列通道,接入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形成覆蓋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網絡體系。探索推進TIR國際道路運輸。到2026年,中歐班列(濟南)運行線路16條,年開行量穩定在1000列上達,年均增幅8%以上。
將重點加密或開通至亞洲、歐洲、美洲航線,布局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拓展“空空+空地”貨物集疏模式,發展全貨機航線,增加卡車航班線路和密度。到2026年,濟南機場開通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線累計65條以上。
此外,計劃開辟濟南至青島、天津、連云港等鐵海聯運班列線路。加強與沿海港口無縫對接,優化鐵海聯運通關模式。到2026年,陸(河)海聯運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5萬標箱。
濟南將加快構建“一軸二廊三通道”的綜合交通主骨架,融入國家京津冀—長三角主軸、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及省內“一軸兩廊十通道”綜合運輸大通道。積極拓展國內航空貨運航線,加快發展小清河內河航運物流運輸。
濟南爭建中國快遞示范城市,推動配套設施改造提升
《計劃》提出,濟南將加快建設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到2026年,年快遞業務量突破11億件,年均增長10%以上,年快遞業務量超1億件品牌企業達到5家,跨境快遞實現三年翻番增長,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提升鎮、村快遞綜合服務站1000個,新設智能快遞箱1000組以上。
推進貨物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推動建立托盤等標準化裝載器具循環共用體系,減少企業重復投入。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到2026年,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保持在90%以上,年均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快件超過1200萬件,年均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1000萬個。
濟南還將加快建設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計劃》提出,濟南將推動分撥中心、大型商超、菜鳥驛站等配套設施改造提升。加快新能源及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等要求的貨運車輛在城市配送領域應用,促進新能源叉車在倉儲領域應用,優化新能源貨車通行便利措施。到2026年,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內快遞服務運輸車輛中的占比超過80%,4家以上快遞企業實施光伏電站、儲能、充電場站、換電站等綠色設施建設。
濟南市將加快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基地),積極申報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到2026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增量補短板項目建成投用。
2026年入駐智慧口岸物流平臺企業達450家,建成郭大鐵路專用線
濟南將加快發展平臺經濟,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供應鏈一體化、大宗商品交易和多式聯運等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推動貨運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鼓勵發展網絡貨運平臺,對零散運力、貨源實施集約化整合。加快搭建山東中歐班列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建成投用濟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臺。到2026年,入駐濟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臺企業數量達450家。
鼓勵發展與低空經濟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到2026年,現代物流網基礎設施項目竣工40個以上,累計完成投資260億元;培育打造5家智慧物流園區、10家智慧立體倉儲基地、5家智能快遞分撥中心。
計劃到2026年,全市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剔除客運)年營業收入突破1140億元;國家5A級物流企業達19家以上,新招引物流頭部企業和總部(含區域)企業數量10家,培育壯大15個以上物流業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應用場景。
推進鐵路專用線進港區、連園區、接廠區,建成郭大鐵路專用線,啟動山東寶鼎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建設。謀劃推進董家鐵路貨運中心二期工程、小清河港專用線建設。到2026年,國內班列重點線路達到6條,全市鐵路集裝箱年貨運量達到50萬標箱以上。
?。蠒r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蘇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