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新城,這座承載邯鄲發展的未來之城,幾年前還是一張白紙,如今已成為一方充滿希望和奇跡的熱土——一個個項目建設工地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連接打通地上地下空間的中央商務區綜合路網基本竣工,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客運樞紐等已建成,節點項目聚集投用;西軍師堡、東軍師堡等回遷安置項目完成回遷入住,惠民工程扎實推進……
位于東湖新城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萬象匯效果圖。
建設東湖新城是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邯鄲是京津冀聯動中原的“區域中心城市”,我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四個新城”,以切實提高城市輻射帶動力、綜合承載力、聚集吸引力。
把握歷史機遇,建設未來之城。東湖新城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發展定位,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一個彰顯城市發展活力和城市風貌的高品質核心城區正在加速崛起。
時代新城
“通車了!”隨著東湖大橋的竣工,11月16日,趙王大街邯臨公路至人民路段實現全線貫通。
這座氣勢如虹、橫臥支漳河的大橋,正式成為邯鄲東湖新城中軸線上最亮麗的新地標——從開工建設到巍然屹立,東湖大橋不僅對完善東湖新城路網結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區承載力具有里程碑意義,更見證了東湖新城這座未來之城的“時代脈動”。
東湖新城位于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鐵以東,是《邯鄲市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重點發展區域,是我市“十四五”規劃確立的主城區發展“東強、南聯、西美、北升、中優”總體思路中的“東強”部分。
承載著產業升級引領發展、加快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使命,一場轟轟烈烈的規劃建設序幕由此拉開。
“東湖新城總規劃面積73平方公里,包括4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16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2平方公里的省級邯鄲工業園區。”市東湖新城辦副主任趙慧菊介紹,東湖新城整體定位為“三區一中心”,即現代服務業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生態宜居示范區、行政文體科教中心,是承接未來新興產業、城市功能的主要空間,是彰顯邯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活力和城市風貌的綜合性新城。
“東湖新城確定了1.7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務區和4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并由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中央商務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趙慧菊說,在《邯鄲市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東湖新城堅持規劃先行,主動對接中國建筑設計院、天津大學等規劃設計機構,高質量完成了東湖新城的控規、詳規、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構建了完善的規劃體系。
如今,一份份設計圖、一張張PPT,已逐漸變成現實中的一根根樁基、一座座建筑。2022年,東湖新城共謀劃120個項目,總投資1037億元,計劃完成投資221億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資166億元。
活力新城
沿著叢臺路一路向東,在叢臺東路與荀子大街交叉口,東北部三棟高檔商務辦公樓引人矚目。抬頭望去,象征著成熟與豐收的麥穗形象玻璃幕墻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已竣工的五得利大廈為東部新城增添了濃厚商業色彩。
“項目投用后,預計年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總額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將積極帶動東湖新城中央商務區的經濟發展。”五得利大廈項目經理張京朝介紹,今年年底大廈將全面投用使用,這不僅標志著五得利集團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五得利的落戶也將為這座新城的發展注入活力。
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商業選擇東湖新城的重要條件。市建設局副局長劉印法介紹,位于東湖新城核心區的中央商務區,擁有“5分鐘上高鐵、10分鐘上高速、30分鐘到達機場”的交通區位優勢,具備發展高端業態的條件。
“同時,新城施建‘四縱六橫’的路網工程,極大提升了區域承載能力。例如荀子大街、廉頗大街和毛遂大街等三條道路將跨過支漳河直達309國道,緊密銜接東部新城和南部縣區,直接保障東湖新城居民日常通行,保障了人流、物流的暢通。”劉印法說。
這是一座匯集城市未來行政、金融、商業、文化、居住、游憩、體育等功能的活力新城——
生活服務設施拉開新城框架。以政務服務、文化體育、教育科研為重點建設的市級行政中心、新聞傳媒中心、科技中心、體育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和高教園區,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給這座城市帶來歡騰的動感。
教育醫療加速承載夢想希望。9月6日,新建成的叢臺區實驗第三小學舉行開學儀式,200多名小朋友進入校園開啟快樂學習生活。河北工程大學新校區、邯山區一中、曙光第二小學、曙光第三小學、經開區實驗中學等教育資源的逐步完善和市第一醫院東部新院區等醫療項目的落地為新城高品質建設提供動力。
城市客廳彰顯城市“待客之道”。依托高鐵站、客運樞紐,高鐵廣場雙塔樓建設指日可待,雙塔樓將整合站前商務、酒店賓館、旅游咨詢、休閑娛樂多種功能,展現城市門戶形象效果。目前,客運樞紐二期交通換乘廣場已建成,集會議、住宿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建筑——城發廣場也企足而待。
繁華商業讓城市煥發色彩。城發大廈、融匯大廈、閩商大廈、東盛商業廣場等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引領高端消費的萬象匯購物中心將在2023年投用。功能齊全、錯落有致的商業項目將共同引領24小時的城間繁華,服務大區域的市級商業中心,將帶動人氣進一步集聚,成為我市最具活力的亮點。
宜居新城
作為滏陽河的支流,支漳河流經多條城市主干道,是邯鄲主城區與東湖新城的水域交界。站在東湖大橋上遠眺,支漳河面碧水映天,鳥兒蹁躚起飛,冬日的東湖新城風姿綽約。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東湖新城建設的另一大特色。
市東湖新城辦副主任崔現民介紹,東湖新城以“水城、綠城、生態城”為目標,打造趙王大街西側和支漳河濱水地帶綠色景觀廊道,河湖、溝渠、道路、公園綠化滲透串聯,綠地率達到43.53%,實施集約混合開發,構建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意向鮮明、節點突出的高品質城市空間環境。
“2010年9月,我市拉開支漳河分洪道綜合整治的序幕,努力打造‘河湖清澈、綠樹環抱、道路暢通、景觀秀美、生態和諧’的生態宜居之城。”市水投集團工程部主任常振宇說,支漳河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將上連南湖、貫穿東湖、下接廣府濕地,形成總寬300米、總面積6000多畝的城市水林景觀帶,成為一條全新的水上旅游線路。
“隨著支漳河分洪道綜合整治工程建設進入尾聲,治理后的支漳河不僅能夠滿足主城區排瀝要求、保障城市防洪安全,還將有效改善東湖新城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東湖新城的綠色脈絡中,還有東漸河景觀工程。
穿梭在東湖新城加緊建設的樓宇之間,一抹綠和一汪水貫穿其間——全長5.5公里、總面積94.92公頃的東漸河景觀生態走廊,猶如一條綠絲帶飄逸在城間。
“東漸河南起支漳河,北至滏陽河,河兩側我們設計了環形系統將整個綠帶串聯,在區域內部有大型的市民廣場和商業休閑空間,以及城市花園、運動場所和親水活動平臺等場所。”常振宇介紹,東漸河景觀工程充分體現“濱河綠廊+”融合概念,不僅能夠滿足市民“出門見綠”的生態需求,還能將休閑場地送到居民家門口,使東湖新城更加宜居。
河湖清澈,生態和諧。當前,東湖新城已完成主次干道兩側綠化約60萬平方米,東漸河一期、支漳河綜合整治項目竣工,為新城增添綠化面積70萬平方米、生態景觀水面120萬平方米。
東部加速崛起,新城未來可期。今日的東湖新城,正一筆一筆把市委、市政府勾勒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一個流淌著現代氣息、浸染著溫潤情懷、升騰著勃勃生機的高品質核心城區在向我們一步步走來。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楊溪 冀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