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磁州大地紛紛吹響旅發“集結號”,在各項目建設施工現場,到處是隆隆作響的大型機械、埋頭苦干的施工工人、拔地而起的項目建筑,時刻上演著“旅發速度”“旅發精神”。
作為旅發大會重要觀摩景點的天保寨景區,是河北申美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美集團)推動礦企轉型,進行綜合開發項目的主戰場。3年來,該集團按照“產學融合、工農融合、多產融合”的理念,“遠學塞罕壩、近學后池村”,秉承和發揚“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創業精神,蹚出一條從井下轉山上、由黑色變綠色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努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太行山區綠化等工作,全力推動景區發展。截至目前,申美集團累計投入項目建設資金達2億元。
天保寨景區位于磁縣陶泉鄉太行山深山區,為晉冀魯豫四省交會之處,景區總占地面積3萬余畝,山勢以奇、秀、險、峻著稱,坐擁世間獨有的“睡美人山”和“觀天佛山”兩大自然奇觀。女媧補天、云臺封神、玄武修道、佛祖顯圣、劉秀屯兵、華佗行醫等許多神奇美麗的傳說在這里流傳,眾多古石寨、古廟宇、古道觀散落其間。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是一二九師兵工廠的所在地,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石寨文化、紅色文化在這里交融匯集,景區內的花駝村是“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可以說天保寨景區是深藏于太行山之中的一塊璞玉,一經雕琢必將驚艷世人。
荒山披綠裝
艱苦創業,造林先行。天保寨景區開發建設,始于2016年“7·19”洪災后,當時按照磁縣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申美集團受命援建位于天保寨下的花駝村和西韓溝村。在災后重建過程中,該集團統籌考慮鄉村振興和礦企轉型的現實需要,始終把太行山區造林綠化當成景區建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去抓。
“每逢植樹,我們明確分工,男同志負責把樹木從山下一棵棵搬到山上,女同志在山上負責種植。”申美集團辦公室副主任鄧淵對記者說,每天腰背肩扛往返20余趟運樹,肩上、腳上磨出血泡,擠破后,第二天雷打不動,繼續上山植樹。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為了改變荒山模樣,為了讓這里變成綠水青山,3年來,申美集團累計種植各類經濟林木、觀賞林木80余萬棵,其中種植果樹52000余棵。去年,又種植蒲公英、連翹、貝母、當歸等中藥材400余畝,種植油牡丹500余畝,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目標。其間,為解決水源問題,該公司克服重重困難,累計建設山地大型蓄水窖20座,修整蓄水壩3座,架設輸水管網45000余米,連接貫通了總長3000米從海拔400余米的彗峪水庫到海拔987米天保寨頂峰的輸水主干線,極大保證了山林灌溉的需要。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大規模實施綠化造林的基礎上,該集團還組織職工和當地村民,用礦井閑置廢舊物資,修建掛壁懸崖棧道2000余米,新改擴建行車公路3000米,升級改造森林登山步道2500米,沿線打造跌水瀑布、紅色花駝、梯田花海、丹崖朝圣等景觀帶,建設觀景平臺3座,分別在西韓溝村、花駝村建設3處別具山鄉田園風格的農家飯店,建成旅游廁所6座。2019年9月,景區內西韓溝村至花駝村旅游行車專線的擴改建工程全線通車,景區面貌和村莊環境有了大幅度改觀和提升。
如今,行走在天保寨景區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上,目之所及,滿眼皆充盈著綠色。記者在這里看到,山坡上、道路旁種滿了油松、柏樹、黃櫨、花椒、核桃、蘋果等樹木,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杏樹上掛滿了果實,綠的葉、黃的果,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煞是耀眼。一陣微風吹過,飄來一股瓜果的清香,沁人心脾。
“空心村”變成幸福村
隨著天保寨景區建設的不斷深入,景區內的花駝村戶籍常住人口,由原來的40余人增加到100多人,西韓溝村由原來的200余人增加到350余人,許多人返鄉創業,在周邊辦起了農家樂、拉起了施工隊,原來的空心村正在變成實心村、幸福村。
在西韓溝村,記者看到村里有申美集團打造的別具山鄉石屋風情的寶寨山莊、寶寨客棧、民宿接待中心,還有當地人在家中自主經營當地特色餐飲的農家小院。進入寶寨客棧,只見一層是寬敞明亮的餐廳,游客既可在雅間小聚也可在大堂就餐;二層至四層配有30余間標準客房,客房內干凈整潔,沐浴器、電視機等設施一應俱全,推開窗戶就能望見綠色的大山,讓人心情無比舒暢。“現在,我在寶寨客棧打工一個月有2000來塊的固定收入。現在正盤算著等景區開門迎客,也在村里開個農家樂,把我們山里的特色飲食介紹給游客。”西韓溝村民郭鳳英笑呵呵地說,盼望旅發大會之后,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
在花駝村,村民們正在建設一二九師兵工博物館。他們有的揮鍬挖土有的砸石塊、打圈梁。“家里流轉了土地,一年能掙2800元,在這里打工,每天還能掙100元,日子是越過越好。”村民郭興仁的幸福全寫在臉上。他對記者說,看到能在家門口掙錢,有些長年在外打工的年青人也被吸引回來創業了。
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正源源不斷地創造綜合效益。為通過以投資小、見效快的關聯產業帶動景區發展,申美集團立足當地特色物產,注冊“磁州天保寨”商標,走市場化之路,系統開發太行山區系列農副產品。2018年4月,高檔山菌——羊肚菇試驗性種植項目取得成功,總占地面積1.7畝的3個溫室大棚,畝產鮮菇340斤,畝均產值達到5萬余元,目前羊肚菇養殖大棚已擴建至20座;2018年9月,天保寨養生茶廠建成投用,該項目以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牡丹花、連翹花、蒲公英、野菊花、酸棗枝系列保健飲品為主打,2019年實現營銷70余萬元。為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該集團在當地鄉鎮的支持下,扶持村民組建蜂蜜合作社、藥材合作社,由該集團敞開收購當地特色農副產品,進行品牌化包裝銷售。為此,天保寨景區被磁縣縣委縣政府列入扶貧攻堅“一中心四基地一示范區”的重點項目,被省扶貧辦、省婦聯、省旅發委評為“河北巾幗旅游扶貧示范點”。
工匠精神建設天保寨
天保寨景區開發承載著煤礦工人轉型發展的重要使命,寄托著紅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美好憧憬,更包含著邯鄲市實現山區振興的殷切希望。特別是隨著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的即將召開,更加推動了天保寨景區建設的快速發展。
為確保景區各建設項目提前竣工,在保證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該項目指揮部采用交叉作業、流水施工、24小時分班施工,讓天保寨景區以最完美的姿態迎接旅發大會的到來。
緊盯時間節點,統籌做好物資調運、人員組織、疫情防控等方面工作。向施工單位、監理部門壓實任務,精細考核、從嚴獎懲,靠強有力的制度鞭策,爭趕工期,有序完成旅發大會觀摩沿線的山林綠化以及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廣場、一二九師兵工博物館及相關景點的建設任務。強化目標督導考核,齊頭并進,把旅發項目建設辦實、辦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各重點工程快速推進。截至目前,該景區北大門游客服務區、茶展廳、山林驛站、十八盤寨門、一二九師兵工博物館、花駝村古村落修復等項目建設工程主體已完工,預計今年7月底前全線竣工。
“我們將深入開展天保寨景區文化挖掘工作。目前已組織團隊,深入走訪當地群眾,挖掘天保寨特有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歷史文化,注重將轉型發展中煤礦職工所表現出來的工匠精神、繡花功夫融入其中,著力提升景區文化底蘊及感染力。”申美集團紀委書記趙玉成說,同時,在花駝村、西韓溝村建立村規民約,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著力營造天保寨熱情好客、真誠待人的服務氛圍,致力將其打造成為集旅游度假、禪修養生、研學實踐、民俗體驗于一體的旅游勝地,讓天保寨重展新姿,璀璨太行!
截至目前,天保寨景區綜合開發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項目庫”,天保寨小流域治理項目被國家水利部列入重點支持的水利工程項目。景區先后被評為“國家四星級休閑農業園區”“河北巾幗旅游扶貧示范點”“河北省美麗休閑鄉村”“邯鄲市植物科普基地”“邯鄲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拓展基地”等。2019年9月,天保寨景區被我市確定為太行紅河谷十八景之一。
邯報融媒體記者 孫秀群 安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