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與天為黨、紅色基因,激蕩著我們的心房;乾乾羿神、故里榮光、悠悠三晉,孕育了神奇的力量……”近日,記者來到潞安化工集團古城煤礦聯建樓,剛到綜掘三隊會議室門口,里面傳來洪亮的歌聲,原來,這是該隊組4點班的職工正在齊唱《潞安化工之歌》。值班隊長牛慧軍告訴記者,這是該隊每班崗前儀式都要進行的環節,更是他們踐行6S文化帶來的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習慣,一種精神力量。
自去年該隊由6S“試點”上轉為“達標點”以來,古城煤礦在持續開展6S管理達標點創建的基礎上,深入推行企業文化建設,通過6S管理與各項工作相結合,進一步創新管理方式,推動全礦隊組踐行企業文化內涵及理念落實落地。
作為古城煤礦6S管理的標桿隊組,綜掘三隊緊密結合安全生產實際,在崗前儀式上創新采取“5+X”模式,讓員工深入融入企業文化,使6S管理逐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取得實效。其中,“5”,即五步曲:講評、司訓、誦讀潞安化工理念、齊唱《潞安化工之歌》、列隊上崗;“X”,即學、看、問。“學”是學習老職工的崗位經驗分享,提高崗位技能水平;“看”是觀看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問”是提問各崗位應知應會知識,提高崗位標準化操作水平。
“通過講評,個人每班的‘KPI指標’和‘GS指標’完成情況能夠一目了然,實現了日清日結,同時對上一班職工的工作表現情況進行公示,并進行原因說明、經驗教訓分享和下一步改進提升措施,從身邊人身邊事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從而提高職工群眾的思想意識。”針對“5+X”模式在安全文化上的創新運用,牛慧軍向記者詳細地解釋道:“這樣同樣實現了工作進度的目視化管理,使每個職工都能明確掌握個人指標的完成情況和隊組整體進尺指標的完成情況,另一方面也讓職工了解掘進進尺是直接影響當月收入的關鍵因素,從而提升每個職工的積極性。”
規范有序,溫馨潔凈,標識清晰……走進該隊,變化令人眼前一亮。徑直來到該隊技術組辦公室,記者看到桌子上整齊擺放著4本厚厚的巡查表,據文化管理員郭鑫介紹,這每一張巡查表體現了該隊將日常6S管理工作與現場作業內容和特點相結合,實行由班組長、副隊長、隊長書記三級巡查督查填表制度。具體來說,就是巡查人員對井下現場的工程質量和現場隱患進行一一排查,針對查出的問題,現場填寫巡查表,并遵循“誰檢查、誰閉合”的原則,根據現場執行情況按照6S細則進行獎懲,有效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確保巡查整改閉環管理。“通過巡查表這個工具,倒逼內驅力,激發了員工自查自檢主動作為的內生動力,促進了安全生產任務‘KPI指標’和‘GS指標’順利完成。” 隊長樊磊說道。
隨后,樊磊拿出《6S管理推行辦法》和《6S管理考評細則》遞給記者:“在實行6S管理的初期,我們通過現場調研、座談討論、征集意見建議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制度標準。”為了6S管理工作更科學、規范,該隊對《6S管理考評細則》不斷進行改進,將6S與安全生產、精益管理、技能培養、獎懲機制等緊密結合,并按照工作性質和內容,通過把掘進工和班組長、副隊長的細則進行融合,風機工和機電工、皮帶機司機的細則等進行融合,將原有的十個崗位的考評細則減少成為兩個,使考評細則更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在此基礎上,該隊還將“算賬”文化融入到6S考評機制,加大對各類材料、配件的使用管理,進一步引導員工算成本賬、算效益賬,做到從源頭上控本、降本,進而提升員工價值創造的積極性。該隊組將修廢利舊、支護材料失效率、人工工效、掘進效率納入精益項目,將目標進行分解,如今,該隊人人頭上有指標、有任務,班組之間有競爭,隊組環境更加溫馨、整潔、便捷,資源浪費顯著減少,運營成本得以下降,管理效益大幅提升。通過精益項目這個手段,該隊組修廢利舊項目節約成本約35.8萬元,人工工效從原來的0.15米/工提高到0.23米/工,錨桿失效率從原來的3%降低到2%以內,實現了以最小的投入產生最大效益的目標。
“自去年被集團評定為企業文化建設第一批6S管理‘達標點’以來,這既給了我們動力,也給了我們壓力,我們要以此為基點,做好帶頭作用,帶領更多的隊組由‘達標點’向‘示范點’邁進,為全方位推進古城煤礦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樊磊對此很有信心。
萬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