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新,揚鞭奮進正當時。3月24日,記者在冊村鎮河止村鑫泰園林綠化育苗基地看到,當地群眾正熱火朝天地轉栽油松樹苗。種植現場,工人們忙著配土、裝盆,再有序擺放在苗床中,一派繁忙景象,株株樹苗迎風而立、充滿生機。
“我們已育苗180萬株,要趕在農忙前把這些樹苗進行移栽,準備一部分和公司合作進行售賣,一部分自己栽種,進行2年生樹苗和5年生樹苗的培育。今年計劃栽種培育2年生油松苗20多畝,你們現在看到的就是2年生樹苗的栽種。”冊村鎮河止村黨支部書記李貴琴向我們介紹到。
河止村位于沁縣西南20公里處,總面積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66畝,轄3個自然村(河止、南堯上、燕壘溝)。近年來,河止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招商引資,將村里的閑置荒坡與肥力低下的沙地進行資源整合,同時為企業和群眾牽線搭橋,以每畝租金800元的價格進行土地流轉,引入油松苗、元寶楓、側柏、山桃、山杏等多種經濟林木的育苗種植,不僅盤活劣勢資源,為群眾和村集體增收致富,還能保護生態,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發展思路。
苗木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平地、挖坑、起苗、運苗,到除草、打藥、施肥、灌溉,從栽植、疏枝、造型,到巡林、防火、管理等,每個環節都需人工操作。鑫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每年雇傭本村及周邊村鎮的群眾進行工作,勞動報酬分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每人每天收入可達150-200元,整體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5萬余元,同時由于育苗周期長,可以進行分批次栽種售賣,每年可創收40萬元左右。
“我們和鑫泰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合作進行育苗種植共計100多畝,和沁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設施蔬菜種植240畝左右,下個月他們育好的辣椒苗、白菜苗、胡蘿卜苗就會來這兒進行種植;在燕壘溝和晉汾高粱公司合作進行綠色高粱訂單種植310畝,還有200KW光伏項目,去年為村集體增收26萬元,我們通過開展多種項目合作經營,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當地老百姓共同致富。”冊村鎮河止村黨支部書記李貴琴說。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冊村鎮深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以黨建引領,激活鄉村振興發展潛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盤活荒山林地可利用資源,并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優勢,采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企業”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就地務工等渠道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為打造該縣“現代農業高地、文旅康養勝地”貢獻冊村力量。
秦超 申春雨 郭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