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團古城煤礦堅持選人育人導向,構筑“人才強企”工程,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務實舉措,努力為員工素質提升、提高本領搭梯建臺,持續讓人才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
創新機制 打造人才“孵化器”
為不斷融入創新機制,發現、挖掘并培養更多技術過硬、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全面打造高質量人才的孵化基地,該礦深入推行“雙序列”改革,繼續開展機關與基層雙向交流,管理與技術雙重互補,通過“墩苗”“壓擔”鞭策年輕人才成長,做好90后專業化干部儲備。
圖為該礦采煤科負責人正在對青年技術團隊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同時積極優化實施“3431”人才培養新機制,做實人才優勢,統籌推進“經營管理型、高級技能型、專業技術型”三支人才隊伍建設,運用“鍛”“帶”“引”“評”四種培養模式,采取基層隊組鍛煉、交流任職鍛煉和轉任崗位鍛煉等方式,進一步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對表現優異的下基層鍛煉人才和研究生高學歷人才優先選拔重用,持續發揮“鯰魚效應”,引導員工思想觀念轉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具有古城特色的人才成長“孵化器”。全年部室之間交流24人次,部室與隊組之間交流17人次,黨政之間交流9人次,并選派8名部室優秀管理人員下沉基層隊組“墩苗”。
完善制度 搭建人才“新平臺”
古城煤礦持續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修訂和完善了《古城煤礦管理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以“3+2”考核模式和“433”評分機制為基礎,把考核結果作為人才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嚴格遵照選拔任用程序選人用人,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
圖為該礦正在開展科隊級干部民主測評
同時進一步優化科隊級干部評價機制,按照民主測評占40%、動態考核占30%、分管領導評定占30%對科隊級干部常態化開展百分制評價,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不斷健全完善日常考核、動態考核、年度考核,對干部崗位和干部本人開展全方位“畫像”,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突出正向激勵、反向懲戒,直接與“面子”“票子”“帽子”掛鉤。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應對風險的本領和能力,在重大任務、重大考驗中識別、鍛煉干部,做優干部“進、退、留、轉”。全年將評選出來的6名疫情防控“典型先鋒”直接納入后備干部庫,并公開遴選9名優秀人才納入智能化建設專班,為數智礦井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不斷為礦井人才搭建出擔當作為的“新平臺”。
精準施教 增添人才“動力源”
古城煤礦把員工素質提升作為“一把手”工程,依據“因材施教、按需培養、自主選擇”原則,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全員共同成長。
圖為該礦技能大師正在開展師帶徒活動
該礦以培養出一批在全行業、全省叫得響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依托職工培訓中心,重點推進完善了培訓文化園、實操基地、VR實訓室等功能,并完成全礦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將全礦專業人才、技能大師和技術能手吸納到教師隊伍當中,強化高技能人才及特殊人才培養,鼓勵高級技師、首席技師“師帶徒”,持續提升職工培訓的“硬實力”。在此基礎上,為充實人才培養的“軟實力”,該礦積極推行“一個體系、三個工程”,即構建全覆蓋、多層次、立體化的全員安全培訓體系,開展新工人崗前培訓工程、技能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專業人才職業技能提高工程,不斷構建培訓教育工作“雙向”激勵機制,全面實行培訓“教考分離”制度,充分發揮“員工素質提升學習平臺”作用,同時注重實操,提高實操成績占比,持續推進“全員安全素質提升機制”試點示范,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向奔赴,促進全員共同進步,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