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王青平 通訊員許彤彤)5月25日,長治市人民醫院一位出院患者家屬手捧“沉甸甸”的感謝牌匾,走進該院重癥醫學科、泌尿外科,感謝醫護人員18天全心救治、馳而不息、默契協作將他的親人從“鬼門關”拉回。
5月7日晚,家住襄垣縣60歲的郭某,因被確診為罕見的腎臟感染性疾病,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緊急轉院至長治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家屬告訴醫生,郭某患糖尿病多年,3天前突然出現左腰持續疼痛,到縣醫院做B超,診斷左腎結石,左腎積水,于是他們趕忙來到市區某醫院準備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可泌尿系CT檢查結果出來,發現卻不是這么簡單的事了,左腎、輸尿管、膀胱積氣,左腎周感染,雙腎多發囊腫。
入院后,當晚郭某就出現了高熱、寒戰、少尿,化驗結果顯示她的病情已進展到了膿毒癥,不僅發生了急性腎損傷,還伴有繼發性血小板減少,血小板低至5*109/L,皮膚上也出現了散在出血點,隨時可能發生自發性出血,性命危在旦夕。
5月8日凌晨,因病情危重,郭某被轉入該院重癥醫學科。“她有多年的糖尿病基礎,左腎感染已導致膿毒癥,而感染又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她還伴有腎功能受損,嚴重的血小板減低,隨時可能出現自發性出血,病情危重,救治難度大。若選擇保守治療,保留左腎,感染就無法得到控制,感染不控制,對器官功能的受損將會進行性加重;若選擇手術治療,嚴重的出血傾向又是手術的禁忌癥。”當晚重癥醫學科值班的高艷芳醫師接收病人后,8年的ICU工作經歷告訴她,這是一個棘手的患者。這時,她陷入了艱難的抉擇,但一番冷靜思慮后,她認為眼下能做的就是傾盡全力為郭某爭取手術的機會。
膿毒癥的內科治療是該院ICU的看家本領。經過整整一夜的復蘇治療,恰當的抗生素選擇,郭某的腎功能得到了恢復,然而感染對血小板的破壞還在加重,清晨復查血小板已降至3*109/L,皮膚上的出血點還在增加,部分已融合成片,急需輸注血小板來扼制進行性加重的出血傾向。由于血小板保存期只有短短5天,血站需要根據臨床需求采集,常規預約血小板往往需要2~3天,甚至更久的時間。就在這危急時刻,該院輸血科主任趙曉麗得知情況后,親自跑前跑后為患者郭某聯系血小板源,最終在兩天內為郭某爭取到了3個治療量血小板。
5月9日,郭某的腎功能開始恢復,全身感染得到了基本控制,輸注血小板后,血小板也有所提高,在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營養支持后,疾病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節點。當晚,經該院重癥醫學科、泌尿外科、輸血科共同討論決定,家屬表示同意信任后,郭某在輸完第3個治療量血小板后,被推入手術室。
5月10日凌晨,手術順利結束,該院泌尿外科為郭某解除了感染病灶,她被送回重癥醫學科嚴密監護。在該科醫護人員的精心照護下,輸血科充足的血源供應下,郭某平安渡過了最艱難的術后幾日。5月15日,郭某各方面指標恢復,從ICU轉回泌尿外科治療,并于5月25日康復出院。
“老伴的奇跡重生,是長治市人民醫院多學科默契協作成功搶救生命的見證,充分體現了該院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能力和多學科聯合診療的綜合水平。”郭某的丈夫說道。
據了解,近年來,長治市人民醫院狠抓醫療質量,在疑難病歷的治療上廣泛推行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整合全院各科室診療技術優勢,強強聯合、發揮優勢互補,為患者設計最佳診療方案,形成一體化的診治模式。多學科探討,使患者獲得更科學、更全面、更優化的診療方案,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