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費不用再均攤了、水流更通暢了、水質更清潔了……從過去的“自治”用水,到如今的“一戶一表”專業社會化供水,太原市“三供一業”(指企業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供水改造工程實施一年多來,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吃水、用水的便捷。8月26日,山西晚報記者跟隨太原供水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供水集團)施工人員,走進“三供一業”供水改造工程施工現場了解到,去年至今,太原市已完成駐并央企供水戶表改造22234戶。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82家駐并央企22萬戶完成供水改造,實現“一戶一表”供水。
用多少水掏多少水費
“以前,我們小區的水費是公攤,不管家里有沒有人,用多少水,都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3噸水收費。去年我和老伴在女兒家住了3個月,回來一看,工資條上的水費照扣。現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多用多收,少用少收。”家住晉西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友誼小區的李景申老人,拉著山西晚報記者的手,訴說“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帶來的好處,他說,老人們都節儉,用得少,一年下來節約不少錢呢,以后再也不用擔心多花冤枉錢了。
“我們這個小區的自來水管道早已老化,一方面水質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水壓很低,用水難以保證。”新友誼小區的李師傅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特別是今年6月,小區的供水管網因不堪重負,發生了一次較大面積的停水故障。雖然當時有關部門已安排了送水,但小區老人較多,即使下樓打水,也十分不便。自從小區啟動“一戶一表”供水改造工程以來,大家用水更方便了,水壓也大,水也干凈,再也不用擔心水壓的問題了。
“他們真敬業,干活專業,自身素質又高。短短2個小時,我家的自來水管道就改造好了,速度是真快,施工質量也高。你看,‘請功信’我都寫好了。”在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油庫小區,82歲的周景文大爺拿著一份手寫的“請功信”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些工人態度好,施工又科學。他們提前就弄好了施工方案,當天施工,當天打掃,責任心很強。
家里用水時再也不用沉淀后使用;原來三層住戶水壓都不夠,現在住六層,擰開水龍頭水嘩嘩流……采訪中,這些老舊小區的居民對供水改造帶來的實惠贊不絕口。
供水改造惠及36.14萬用戶
“三供一業”(指企業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分離移交,是國企將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職能剝離,轉由社會專業單位實施管理的一項政策性和專業性較強、涉及面廣、操作異常復雜的管理工作,以保障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去年,太原“三供一業”供水改造工作全面啟動,對220家駐并央企及省屬、市屬國有企業的老舊小區實施供水改造,并簽訂供水移交改造協議,涉及移交改造戶數36.14萬戶。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移交小區供水業務職能接收。
太原供水集團生產技術處處長吳瑞岐介紹,自來水設施“一戶一表”改造是一項利民惠民工程,既可以減少自來水的跑冒滴漏,也能使居民的水費交得明明白白,還能保證庭院管網的安全運行和水質達標。太原市實施此項工程多年來,已陸續完成改造數十萬戶。“三供一業”的供水改造,就是搭上太原“一戶一表”改造的惠民車,對尚未實現“一戶一表”的駐并央企及省屬、市屬國有企業的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
本次改造工程對于涉及“三供一業”移交小區的居民來說,完全是免費的。改造資金來源于中央財政補貼50%,產權單位補貼50%。政府和企業出資,最終受益的是廣大群眾,戶表改造工程完成后,小區庭院管網全部更新,水表也用上最新的遠傳智能新型水表。居民們可以明明白白消費,安安心心用水。
據統計,“三供一業”供水改造至今,一年多時間,針對駐并央企的老舊小區,共完成庭院管線107公里,戶表改造22234戶,21個小區基本完工,進入收尾工作,其中2個小區已完成驗收。到今年年底,82家駐并央企22萬戶將全部完成供水改造,實現“一戶一表”。明年,將對剩余14萬余省屬、市屬國有企業的老舊小區用戶進行“三供一業”供水改造。(記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