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熊穎琪
最新一期《廉潔四川》欄目曝光了廣安市廣安區政府原副區長,市公安局廣安區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譚福川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
身為公安局長,譚福川卻在一心鉆研自己的“生意經”。他的生意不僅體現在違規與朋友合伙經商,從開火鍋店到房地產項目;還體現在從單位干部選拔任用上撈錢,大搞“賣官”。
常年任職公安系統
譚福川,出生于1963年5月,四川武勝人,省委黨校在職大學學歷,1982年11月參加工作。
公開履歷顯示,譚福川早年曾在武勝縣、廣安地區、岳池縣等地公安系統任職。
2009年2月,他出任廣安市公安局廣安區分局局長,并于一個月后同時出任廣安市廣安區政府副區長,以及公安局黨委書記。2011年10月,譚福川成為廣安市公安局黨委委員。
2014年,譚福川卸去廣安區政府副區長、市公安局廣安區分局黨委書記職務;次年卸任任廣安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僅保留廣安市公安局正縣級偵察員一職。2016年3月,譚福川任廣安市公安局副調研員,并于當年5月退休。
退休5年有余后,2021年11月,譚福川被查。
今年6月,譚福川被開除黨籍。廣安市紀委通報,譚福川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金;在干部選拔任用、職務調整等工作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違規從事營利活動,違規接受原任職務管轄范圍內企業的聘任并獲取報酬,通過民間借貸獲取大額回報;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案件辦理、企業經營等方面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在偵查活動中徇私枉法。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今年,譚福川還曾兩次被當作反面典型通報。
2月,廣安通報6起公職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典型案例,譚福川被指存在違規投資入股問題。通報指出,2009年3月至2016年5月,譚福川先后多次在管理服務對象、社會商人處投資入股,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9月,廣安市紀委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典型案例。通報提及,2013年,譚福川在擔任廣安區副區長、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期間,違規收受多名管理服務對象以拜年、祝賀生日等名義所送現金共計3.8萬元。2017年,退休后的譚福川在操辦其女兒婚事過程中違規收受多人所送現金共計8.4萬元。
違規從事營利活動
關于譚福川違規入股經商的問題,《廉潔四川》最新一期節目有了詳細介紹。
譚福川的思想蛻變始于一次外出培訓的經歷。
據其回憶,“到了吃飯的時候,我在路邊店叫了一碗面。我當時看到,就在旁邊一個比較氣派的餐廳里,吃飯的、喝酒的、吹牛的,就是我們一起報到的老領導、老同事。這對我的沖擊也比較大。”
正是因為這件事,希望能獲得他人尊敬的譚福川,萌生了做生意的想法,希望自己的腰包鼓起來,腰板兒才能硬起來。
譚福川的第一筆生意是開火鍋店,一次投資就讓他獲得了遠高于工資的收益,也結交到一群“好哥們”。在后來的日子里,譚福川不僅笑納了商人們打著拜年、慶生、慰問等幌子送來的紅包,也與結識的老板們打開了自己的生意門路,各取所需。
譚福川“生意”越做越廣、越做越大。從與家人、朋友合伙開火鍋店、經營汽車生意,到投資300萬元入股建材公司,再到后來投資700多萬元干起了房地產項目。
譚福川在通報中所涉及的“違規接受原任職務管轄范圍內企業的聘任并獲取報酬”的問題也獲得明示。
2011年,譚福川看中了混凝土市場的商機。他找到某建材公司董事長關某商議,以其弟弟譚某名義在該公司投資300萬元,占股15%。截至2021年10月,譚福川在該公司共獲利1328萬余元。
因為放不下這塊“肥肉”,譚福川甚至在退休后,利用自己積累的人脈和經驗依然要求在該公司任職。每月上萬元的工資、加班費、銷售提成、年終獎,令譚福川在短短五年時間就獲得了186萬余元的“報酬”。
當地公安系統“買官”“賣官”成風
譚福川的“生意經”不止在商場上,還用在了自己的工作單位里——“在干部選拔任用、職務調整等工作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
據節目介紹,譚福川在擔任廣安區公安分局局長期間,先后收受副局長張某所送現金36萬元。隨后,張某獲調整分管治安工作,譚福川還推薦張某擔任廣安區公安分局黨委副書記、前鋒區公安分局政委等職務。
此外,下屬羅某在先后向譚福川“進貢”23萬元后,也如愿先后被提拔為廣安區公安分局警務保障室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副局長。
據辦案人員介紹,在譚福川的管轄之下,當地區公安系統“買官”“賣官”一時蔚然成風,甚至“明碼標價”。廣安區公安系統多人為籌錢買官“各顯神通”,有的通過非法民間借貸來獲取大額回報、有的向企業攤派費用、更有甚者在執法活動中徇私枉法搞利益輸送。
據調查,在擔任廣安區公安分局局長期間,譚福川先后收受19名下屬所送現金196萬元人民幣。
節目披露,經查,譚福川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利并收受財物751.9萬元,涉嫌受賄罪;違規從事經營活動獲利1300萬余元。
面對鏡頭,譚福川懺悔,“我最對不起的就是黨對我的培養、組織對我的信任、領導對我的關心、同事們對我的支持,我還對不起我的家庭。”但對譚福川來說,這一切都悔之晚矣。
資料 | 廉潔四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