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政法 > 正文

花2億元推廣費詐騙5億案背后:半年起訴6.4萬人,“幫信罪”成第三高刑事犯罪

來源:上游新聞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2-08-01 15:41:59

近日據央視報道,江蘇警方破獲了一起專門幫助詐騙團伙引流推廣的犯罪團伙,通過在主流搜索平臺大量投放“手機定位尋人”廣告,引誘受害人。涉案金額達5億元,其中約2億被用于廣告推廣。

央視報道截圖

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各網絡搜索平臺,在各手機應用商店上,也有大量“定位尋人”APP的推廣鏈接。此外,為電信詐騙提供引流推廣服務的團伙并不限于“定位尋人”,薦股、刷單、領紅包等,也是這類“詐騙引流”的常用方式。 有律師向記者表示,此類引流團伙大多涉“幫信罪”,這類犯罪已成為各類刑事犯罪起訴人數中排名第3的罪名,僅今年上半年已起訴幫信罪6.4萬人。

“手機定位尋人”廣告可能是騙局

2021年3月,江蘇的張某為尋找離家出走的妻子,通過搜索引擎查詢“手機定位找人”等關鍵詞,添加了昵稱為“精準咨詢”的微信號。在繳納3萬元“保密費”后,卻尋妻未果,遂向警方報案。

民警梳理相關資金,發現一個專門幫助詐騙團伙引流推廣的犯罪團伙,通過在主流搜索平臺大量投放廣告,引誘受害人。此后,警方奔赴8省20市,打掉“引流”團伙6個,扣押涉案資金2000余萬元。

警方表示,目前已梳理出200多個受害者,涉案金額達5億元,其中約2億被用于廣告推廣。目前,6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上游新聞記者發現,雖然報道中未提及具體搜索引擎,但在各類主流搜索引擎中,以“手機定位”“定位尋人”等關鍵詞搜索,均能出現大量相關鏈接。其中一部分是正常介紹手機定位查找功能的科普類頁面,但也有大量直接跳轉到各種定位尋人軟件和APP客戶端下載頁面的鏈接。

某搜索平臺上的“定位尋人”鏈接

據央視報道,江蘇的張先生就是點開了搜索平臺推送的廣告鏈接,又根據客戶端指令添加了陌生微信號,才一步步陷入詐騙陷阱。

此外,上游新聞記者在各類手機應用市場以關鍵詞“定位尋人”搜索,也發現了大量手機定位尋人APP推廣,其中不乏評分在4分以上的APP。然而點擊其中一款APP的下載頁面后,卻能在評論區發現大量投訴評論。有用戶稱,該軟件需要充值會員才能用, 并且只能看到自己的定位,要找人的話,還需要對方也安裝同樣的軟件并且充值。有用戶評論說:“手機上這些軟件都是騙錢的,充了錢也沒有用,退款也不行,沒有客服,也沒有負責人”。

某手機應用市場上的“定位尋人”APP下載頁面

這三類人群最容易被騙

什么樣的人是這些詐騙引流團伙的對象呢?上游新聞梳理發現,此類詐騙案件并非最近才出現,在近年報道過的類似案件中,受害人主要有三類:一是情侶或夫妻間鬧矛盾之后,一方急于掌握另一方的行蹤;二是生意上有糾紛,一方想要找到另一方時;三是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想要探尋他人隱私的人。

2017年,南京的江先生為了追討老賴欠自己的15萬元工程款,輕信了網上的手機定位廣告,隨后被騙900元。

2017年,江蘇的劉女士因為懷疑老公出軌,想要掌握老公行蹤,在網上搜索手機定位軟件時,添加了詐騙分子的微信,被騙2900元。

2018年,據杭州媒體報道,一名孫姓小伙子因想找到失聯的女朋友,在網上搜索如何定位找人時添加了定位尋人小廣告上的微信號,隨后被騙900元。

2020年,南通市民黃某在網上搜索“手機定位”,想要以此來尋找女朋友的位置。隨后,有個自稱可以定位的人加其為好友,急于尋找女友的黃某按照對方要求轉賬2800元,后發覺被騙。

調查此類案件的民警發現,該類詐騙團伙為了廣泛、精準地吸引受害群體,在互聯網熱門搜索引擎上投放大量廣告,發布虛假信息。

據丹陽警方辦案民警介紹:“搜索引擎的用戶高達數億人,受害人一般會搜索‘怎么定位老公/老婆’、‘準確微信定位’等關鍵詞條,當用戶點擊彈出的鏈接,就會被‘引流’進某個詐騙團伙。”

“引流”犯罪形式花樣百出

據辦案民警介紹,此類網上“引流”犯罪團伙利用自身行業優勢,勾結境內外詐騙團伙,設置相關違法犯罪關鍵詞,為上游詐騙團伙實施犯罪提供推廣引流,致使受害人因訪問搜索關鍵詞彈出的廣告鏈接而被騙。

這類引流關鍵詞,包括但不限于“手機定位尋人”“大師薦股”“投資理財”“刷單返利”“免費領紅包”等。

據公安部網安局發布的消息,2021年10月,29歲的劉某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引流吸粉”能賺錢,于是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在家中搭起平臺,每成功添加一名QQ好友,獲利13-15元不等。不到一個月時間,劉某的收入達到了五位數。隨后他還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通過社交平臺刊登廣告招聘操作員8名,正式開始了“規模經營”。截至案發,劉某等人累計添加并成功向電信網絡詐騙團伙的QQ群拉入1萬余人。

2022年6月,河北某公安部門破獲一個從事電信網絡詐騙“引流”犯罪活動的團伙。據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通過讓受害人“關注某電商公眾號即可領取2.88元紅包”的形式,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再以進群領福利、領紅包誘導受害人進入“刷單返利”“投資理財”等詐騙群內,繼而對受害人實施詐騙。每成功添加一個微信賬號,“上線”會給該團伙組織者王某鵬260元“提成”,王某鵬分給“下線”100元。

警方表示,“吸粉引流”是詐騙手段翻新的一種方式,嫌疑人通過社交軟件發布各種虛假信息,吸引受害人入群完成實施詐騙的“引流”任務,再由“上線”詐騙團伙對受害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嫌疑人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但也屬于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 

律師:“幫信罪”已成第三高刑事犯罪

對此,8月1日,重慶市律協刑民交叉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志和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公典律師結合相關報道,對案件進行了分析。

張公典律師表示,從目前新聞曝出的內容來看,幫助詐騙團伙的引流團隊,可能涉嫌詐騙罪的共同犯罪或者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隨后他就兩種罪名進行了解讀:

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如果引流團隊明知自己是幫助詐騙團伙進行詐騙,投放廣告會導致群眾被騙,那么這種情況涉嫌共同犯罪,引流團隊不僅要對受害人損失金額(被詐騙金額)承擔退賠責任,其涉案金額也會以與其合作的詐騙團伙詐騙總金額進行認定,最后會按照情節輕重,判刑(最高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以及處以罰金。

如果引流團隊不明知其幫助的是詐騙團伙,但結合交易的金額,交易的環境、方式,以及“廣告金主”的商業模式等,可以認識到“廣告金主”可能實施犯罪(具體犯罪的罪名和細節不清楚),就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這種情況下,首先要退出違法所得,一般為投放廣告所收到的非法收入;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最近幾年,隨著工信部、公安部開展“斷卡行動”后,幫信罪案件高發。張公典律師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今年7月22日發布的數據,幫信罪已經成為各類刑事犯罪起訴人數中排名第3的罪名(僅次于危險駕駛罪和盜竊罪),今年上半年起訴幫信罪6.4萬人。普通人也應該對幫信罪加強認識,避免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 

上游新聞記者 趙映驥 實習生 彭星 部分內容綜合自央視網、人民網、每日商報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亚洲三级理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 | 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