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宋尚勇)由邯鄲市翻譯協會名譽會長、邯鄲籍海歸留學生治程翻譯的漢葡雙語版——《巴西詩選》,2020年6月由西安外國語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
該書收錄了巴西十余位浪漫主義及現代主義詩人的30首代表作,并加以作者的生平簡介,配有插圖。譯著呈現了巴西詩壇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兩個時期的情感基調和審美方向,體現了自由、平等與博愛的精神內涵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性。從翻譯的作品中,也可窺見拉美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生活百態。
拉美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是當今“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巴西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該書的出版發行,對中國人民了解巴西,認識拉美,對推進中巴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架起兩國人民心靈溝通的橋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治程,出生于邯鄲,畢業于邯鄲市一中,2006年至2015年期間,在巴西留學本科,后攻讀碩士。曾榮獲巴西聯邦政府高教司頒發的“精通葡萄牙語及巴西文化”證書,現任西安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教師。著有《葡萄牙詞語疑難詳解》,與他人合著《葡萄牙語教學實踐》。現為中國翻譯協會會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語教學研究分會會員、中國拉丁美洲學會會員。
談到編譯過程,治程說:“十年巴西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巴西人民的熱情與激情時時感染著我。出于對巴西詩歌的熱愛,尤其是對巴西浪漫主義及現代主義詩人作品的鐘愛,我產生了把這個遙遠國度的詩歌譯成中文的想法,以便讓華人通過詩意品讀,認識巴西,了解拉美。在導師們的關懷與指導下,通過多年的考證、探究和身臨其境的感觸,幾易其稿,終于完成了作品。編譯過程中,力求精準,把原汁原味和原詩的魂魄呈現給讀者。”
本書收錄的巴西詩歌有《貢薩爾維斯迪亞斯流亡之歌》《再道一聲珍重》《阿爾瓦雷斯.德.阿澤韋杜 我的愿望》《再見了,我的夢想!》《假如明天我死去》《容凱拉.弗雷里你的眼睛》《苦痛》《卡西米魯.德.阿布雷烏 我八歲時》等詩作,是巴西十九世紀擺脫了葡萄牙殖民統治并贏得獨立后時代的記錄,是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生動地反映了巴西民族文學的特點。作品以浪漫主義為主,力求以純粹的情感打動讀者,大都體現了自由、平等與博愛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詩作多以人生哲理、風土習俗以及對社會的理智思考為主要題材,體現出心理情感和意識形態,以及個人、國家、社會的關聯,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和韻律、瑰麗和夸張的想象,來塑造形象,描寫大自然,揭示人間生活百態。
巴西的現代主義時期以1922年在圣保羅舉行的“現代藝術周"為標志正式開啟。該時期的詩人采用了一種新的寫作方式,沒有設定的寫作標準。同時,他們還用幽默的語調來講述自己的感受。
初期,詩歌多圍繞民族抒寫,及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從雕琢文句、賣弄辭藻的文風中逃脫,逐步靠近流行語言。中期,該文學形態愈加成熟,試圖反映巴西的現實社會并突顯批判性。現代主義的第三階段以自由為標志,不再被迫接受前期的文學創作理念,而是試圖反思人類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