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孫秀群)10月23日,記者在邯山區民呼回應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民呼回應中心,是邯山區公開聽民聲、解民憂、辦民需的一個創設性服務載體,目前已在區級和18個鄉鎮、街道,117個村和78個社區全部成立了“民呼回應中心”,實現了民呼服務全覆蓋。
如何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及時了解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好身邊的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為邯山區區委書記靳祿兵等區委一班人思考的頭等大事。在今年的邯山區委九屆五次全會上,區委提出了“探索建立服務群眾的響應新機制”,努力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并將此項工作明確交由區人大負責組織實施。經過近半年的認真謀劃和推動,4月10日,邯山區“民呼回應中心”掛牌成立,緊接著,18個鄉鎮、街道、園區也成立了二級民呼回應中心,117個村和78個社區成立了三級民呼回應中心。
民呼回應中心在功能定位上,堅持“人民至上、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立足于收集社情民意、解決民生問題、反饋答復評價三項職能,注重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群眾福祉出發,把影響新邯山改革發展的現實問題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需要作為工作重點,建立起“即時受理、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督導反饋、評議考核”的有效運行機制,形成了“覆蓋全區、便捷高效、監督有力、群眾認可”的便民惠民新型服務平臺,實現問題發現在基層、解決在基層、答復在基層,讓“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街、難事及時督辦、訴求及時解決”,從而全面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工作運行機制上,該中心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實行“黨委領導、人大主導、部門聯動、代表參與”的工作機制,這樣,就全面調動了各級黨委、人大、“一府一委兩院”各部門、各級人大代表等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有效形成了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工作合力。
在具體工作中,該中心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真正使民呼回應工作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全面開通了“小板凳連心橋”“敲門問建議”“網上聽民聲”三個“直通車”,有效實現了與群眾之間“你找我、我找你、網上互動零距離”,使群眾反映問題更加便捷、更加暢通。
在工作落實上,該中心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真正使民呼回應工作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始終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通過“立即辦”“直呼辦”“協商辦”“督導辦”四種方式,切實提高辦事效率,讓群眾高興的事越來越多,煩心的事、操心的事越來越少,真正形成群眾“有呼必應”換來“一呼百應”的良好局面。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工作收到了明顯效果。反映問題的渠道暢通了。通過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四級人大代表深入一線、登門入戶,傾聽民聲、匯集民意,實施“小板凳連心橋”“敲門問建議”“網上聽民聲”三項制度,實現了“你找我、我找你、網上互動零距離”,使群眾反映問題更加便利、更加暢通,解決問題的效率提高了。以前,代表收到群眾反映的意見和建議,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在轉辦交辦上不是很順暢,辦理落實的時間跨度也比較長,使一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群眾也收不到及時回應。現在,通過一整套工作機制和流程,對問題進行審核、交辦、督辦、反饋,有效縮短了辦理時間;辦理單位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效果如何,由群眾說了算。對每一件群眾訴求,進行滿意度測評,由群眾給辦理單位打分,對滿意度排名連續三次靠后的部門,邯山區區委還將對其約談。同時,邯山區區委把各單位承辦情況和群眾滿意度,作為各單位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納入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了各級干部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積極性,服務群眾的意識增強了。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匯聚民智、贏得民心,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廣大黨員干部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據統計,邯山區民呼回應中心運行半年多時間,累計接待群眾11000余人次,收集問題1281件,辦結1182件,辦結事項回復率、回訪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