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7月16日電 題:“東風快遞”抗洪一線演繹“使命必達”
張選杰、李兵峰、習鵬飛
大堤搶險時,分秒必爭;封堵管涌時,敢于挑硬骨頭啃;面對選擇時,把忠誠鐫刻到大堤之上……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抗洪一線,被譽為“東風快遞”的火箭軍某部官兵,用實際行動詮釋“使命必達”。
風浪里,急裝數千沙袋守護生命之堤
7月15日16時,正在新建區聯圩鎮加固堤壩的火箭軍某部,接到了地方救援請求:新建區昌邑鄉廿四聯圩大堤情況危急,堤壩在大風大浪沖擊下,隨時可能出現危險……
原來,由于刮起大風,卷起的巨浪不斷拍打廿四聯圩的大堤。堤壩上的泥土,被巨浪一點點“蠶食”,堤下數千群眾及千畝良田受到嚴重威脅。
接到命令后,該部50名搶險官兵迅速趕向目的地。到達現場后,只見一陣陣強風裹挾著巨浪,瘋狂地沖刷土堤,后面極可能出現潰堤決口危險。
與現場地方專家商定后,他們決定采取沙袋堆筑,并覆蓋彩條布進行加固作業,確保大堤主體安全。
當務之急是準備好數千個沙袋。該部政委趙忠祥立即帶領官兵,投入到沙石裝填、運送、筑堤等工作中。
盡管已是連續多天高強度搶險作業,官兵們臉上、肩上、脖子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手上的血泡也磨破一次又一次,但是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
經過4個多小時連續奮戰,數千個沙袋就被整齊地碼放在了大堤上。“有了這些沙袋,就不發愁了。”現場的地方專家稱贊說,“不愧是東風快遞,又快又好,了不起。”
完成這個任務后,官兵們又主動分批在大堤上巡查,守護生命之堤。
池塘中,拉起一道人墻封堵泡泉
“一個人接著一個人下去,一手拉著安全繩、一手傳遞沙袋……”7月13日中午,由這支部隊官兵構建的人墻,出現在大堤下的一個池塘中。
這個位于聯圩鎮五星圩堤下的池塘,突然出現大型泡泉,而且有擴大的勢頭,情況十分緊急。
接到馳援命令后,官兵迅速趕到了現場。只見池塘里漂滿了附近養牛場沖來的牛糞,遠遠就能聞到陣陣惡臭。池中的大泡泉,裹挾著泥沙與牛糞,不斷地翻滾。
“一部分人從堤上轉運沙石、沙袋,一部分人利用安全繩下水,接力用沙袋封堵泡泉……”指揮員命令剛下,戰士周祥便第一個跳了進去。緊接著,其他人也紛紛跳了進去。
池中的水位已經高達胸口,官兵們一手抓著安全繩、一手在水中傳遞沙袋。盡管惡臭隨著水流翻涌而起,讓人惡心不已,但戰士們顧不上這些,在里面一干就是6個小時。
泡泉終于被成功封堵,上岸時,官兵們全身都沾滿了牛糞,蒼蠅圍著打轉。簡單清洗之后,他們又奔赴下一個地方。
大堤上,“準新郎”用折三把鐵鍬
“我們多干、快干一點,大堤就更安全一些。”在這次抗洪搶險中,擔任作業骨干的中士蘭淮洋,總是沖在最前面。
身高1.8米的他,身強體壯,搶險時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一次搶險中,負責裝沙袋的他,比別人多裝了一倍多,愣是用折了3把鐵鍬的木柄。
一次搶險,要開挖一段導滲溝。蘭淮洋帶著一組戰士,挑的是土質最硬的地段。當時氣溫高,加之干得急,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頭暈癥狀。他讓其他戰友輪番休息,自己則向衛生員要了點葡萄糖喝下,又連續投入開挖作業。
其實,7月10日下午,蘭淮洋已經請好探親假,出發到了火車站。這次回家,他是為了與相戀多年的未婚妻領證結婚。快上車時,他聽說單位即將奔赴抗洪搶險一線后,馬上向未婚妻說明情況,毫不猶豫地選擇歸隊參加抗洪。
“作為戰略軍種的普通一兵,我們隨時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去年參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的蘭淮洋說,“我們要像守護導彈陣地一樣,守護這些大堤,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