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這個國家在二戰中算是打錯牌了,本身他的優勢時比德國還大的,但是很快,就在德國凌厲的攻勢之下垮臺了。其原因也是蠻多的,法國在戰術和準備上,以及盟友方面,法國都是產生了極大的失誤。
戰爭爆發以前,法國的策略在于防御,而且,法國人對于德國人的入侵,也是比較有預見的。法國人的防御,在于修了一條馬奇諾防線,這個馬奇諾防線,在法國和德國的邊境線上。法國人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德國人從法德邊境上直接深入法國腹地。正是有了此條防線,德國人的進攻方向一定會變。
按照法國人的劇本,馬奇諾防線無法突破,那么,法國人會繞道荷蘭比利時等低地國家,試圖從荷蘭比利時打入法國境內。法國人的心思就是在這里,通過馬奇諾防線將德國人逼到荷蘭比利時,而法軍也是想在荷蘭比利時和德國人開戰。法國人的想法是,在荷蘭比利時和德國打一場消耗戰,這樣的話,法國人的勝算更大一些。
各懷鬼胎、分崩離析
法國人在戰前,想進入比利時,幫助比利時加固要塞,其目的也是很明顯,就是想讓這場戰火在比利時打,打在法國國土之外。但是,法國人失算了,比利時拒絕了法軍入境的請求。這點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國這個好鄰居比利時了,比利時這個國家原本宣稱自己永久中立,而德國在一戰戰敗以后,比利時跟著法國欺負德國,等到希特勒重整軍備以后,他又立馬宣布自己永久中立,試圖讓德國人尊重自己的永久中立,避免德國人的報復。但是,這個計劃,比利時人也打空了。(希特勒:不收拾你,我咋打法國啊,再說了,你欺負我這事,我也沒忘啊)。
(德軍收復凡爾賽和約中割讓給比利時的領土)
比利時拒絕法軍入境,直接導致的就是法比聯合防線落空。原本,比利時+馬奇諾防線,這一整條是完整的,但是法國人沒有進入比利時,就直接導致法比聯合防線只剩下了馬奇諾防線這半條。這個馬奇諾防線呢,法國人也是深思熟慮的。而且,就連德國人突破的阿登山脈,法國人在三十年代也進行過長時間的考察,認為,阿登山脈無法突破。而且,馬奇諾防線牢不可破,法國在比利時能頂住德軍的話,法國是高枕無憂的。
法國人沒能進入比利時,但是法軍和英軍都是陳兵于法國北部的法比邊境上,而且都是盟軍主力。其目的就是,在德軍進攻比利時的時候,能夠快速通過進入比利時去抗擊德軍。
法國人想在比利時和德國人打,這樣做,可以盡最大程度消耗德軍,而且,戰爭不在法國境內,法國的損失也很小,但是,比利時沒吃法國那一套,想在我家打,沒門。
(比利時西部的德軍)
戰術失策,時代改變
德國人在進攻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在制定方案之前,德軍的高級將領大多數都是反對和法國開戰的,堅持下來的是希特勒、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希特勒否定了所有的方案,最終選擇的是曼施坦因的方案,而這份方案,是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共同完成的。一戰時期,古德里安就是一戰老兵,他曾經進入過阿登山脈作戰,對于里面的環境非常熟悉,從阿登山脈突擊到法國境內的建議,就是古德里安提出的。
(德軍穿過阿登山脈)
從戰術上看,時代變了。法國人試圖是打一場消耗戰,類似于一戰那樣,打個一年半載,去拖垮德國人。而德國人的策略則是,并沒有和法國人纏斗,去像一戰那樣去挖戰壕,發動集團沖鋒。而是避其鋒芒,攻其不備,快速推進,直接插入法國的心臟部位。如果,打消耗戰,德國人一準打不過英法,但是,只要避免消耗戰,能通過最快速的方式去解決,德國人勝算則是很大了。
(從左到右:凱特爾、布勞希奇、希特勒、哈爾德)
當初制定方案的時候,總參謀長哈爾德提出黃色方案第一版本和第二版本,都是要和法軍打消耗戰,而且,要打好幾年,打到1942年,希特勒對其計劃的反應也是非常不滿,希特勒的要求是,像波蘭戰役那樣,打一場閃電戰。當他看到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時,眼前一亮,我就要這個,就給我這么打。
深陷德國人圈套
德軍的這份計劃里面,C集團軍正面佯攻馬奇諾防線,而B集團軍北上佯攻荷蘭比利時,C集團軍作為佯攻,是在德國人和法國人心知肚明的情況下的,而B集團軍則也是佯攻,法國人并不知道,駐扎在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立馬穿越了法比邊境深入比利時境內,去阻擊德軍。而英法主力跨境進入荷蘭比利時和德軍交火,也正是中了德國人的圈套。
英法主力被調走纏住以后,德國人的機會來了,德國的A集團軍進攻盧森堡,穿越了阿登山脈,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突破阿登山脈以后,德軍直插法國腹地,直逼巴黎。這會兒,法國內部是非常空虛的,他的主力在比利時,而馬奇諾防線又有大部分陳兵。法國內部沒有防備,馬奇諾防線的守軍槍口對著德國人,而德國人又出現在了法國人背后。法國人的最薄弱的部位暴露在了德國人面前,處境也是非常危險。
(法國德國的部署,很明顯,主力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等低地國家)
法國人面臨幾個尷尬的局面,一是德國人可能抄了前線法軍的后路,二是巴黎非常空虛,三是法國內地的守軍準備不足,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
自亂陣腳、巴黎不設防
這會兒,法國人已經完全慌了神了,德國人打過了色當,英法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德國人能夠這么凌厲。這會兒,德軍就像趕鴨子一樣,一路平推,平推到一個什么程度呢,到了德軍總部都擔心前線裝甲部隊戰線拉的太長,被分割包圍,而古德里安隆美爾等人多次抗命,甚至古德里安以辭職相威脅,就是要收拾法國人。這是德國人要收拾法國人的決心,而法國人則是完全慌神,自亂陣腳,德國人回頭殺向巴黎的時候,法國人干脆宣布了巴黎不設防。
法國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國家,感情比較豐富,他們的恐懼也是非常多的,比很多民族都多。閃電戰的隱藏效果就是制造恐懼,飯碗剛端起來,旁邊一群坦克開了過來,給法國人制造了相當大的混亂。再加上,法國本身的國土面積就小,閃電戰的效果更是明顯,你換到蘇聯那種國土遼闊的國家試試看,再加上蘇聯人本來就很強硬,從上到下都非常強硬。
如果,法國人能夠安靜下來,收攏部隊,死守巴黎,法國人還是能夠有一息勝算,但是法國人慌了,從法國總理雷諾,到他的內閣,再到前線的法軍,都是在閃電戰面前驚慌失措,加上德國人的速度奇快,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辦。
法國閃電潰敗,原因太多,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直接造成法國的潰敗,盟友不靠譜,準備不足,中了德國人的圈套,戰術又是失敗的,再加上法國領導層自亂陣腳,還不夠強硬。法國不是一戰即潰,而是未戰先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