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400"凱旋"防空導彈
S-400防空導彈是俄羅斯陸基移動式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防空軍第四代地對空導彈系統。
可用于從超低空到高空、近距離到超遠程的全空域對抗密集多目標空襲,并針對第五代戰斗機和復雜的干擾與對抗環境進行了特別優化,具備反戰術和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
可對付偵察機、戰略戰術飛機、戰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超音速目標、巡邏機等各種目標。它能指揮發射8種不同類型的導彈,遠程、中程、近程都可兼顧,最大射程達到400公里 。
S-400系統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60千米(110-150千米),比美國“愛國者”和俄羅斯“驕子”遠出10-20千米(40-50千米),且攔截率高,可擊落250千米遠、飛行高度從數十米到同溫層的目標,可有效攔截“飛毛腿”之類戰術彈道導彈。
全系統可以齊射96枚導彈,同時攔截48個目標。此外,s—400還采用了模塊化的系統結構,可以與S-300P系列所有型別的導彈系統組合,以新系統帶動老裝備,充分調動并提升了整體作戰潛力。
二、安泰-2500防空導彈
"安泰-2500"(Antey-2500)地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安泰科學生產聯合體在S-300V地空導彈系統基礎上研制的新一代反導與反飛機防御系統。
安泰2500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有效對付射程達2500千米的彈道導彈、又能攔截各種飛機和巡航導彈的綜合性防空武器系統。俄羅斯研發制造的新一代反導與反飛機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安泰"-2500,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有效攔截敵方的彈道導彈,又能攔截巡航導彈、各種飛機的武器。每個作戰單元由1個指揮控制中心和4個火力單元組成。前者包括1輛指揮車、1部全向掃描雷達和1部扇面掃描雷達。
安泰2500是一種機動式多用途反導彈和反飛機防空系統,屬于俄羅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其任務是保衛國家的重要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使之免遭敵方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空中攻擊。"安泰-2500"導彈的指揮系統可在遭遇強烈的主動干擾和被動干擾情況下,跟蹤300千米內的200個目標,并對其中的70多個目標實施打擊。
三、MEADS"中程增程防空系統"
MEADS (Medium Extended Air Defense System)由美國、德國和意大利聯合研制,將大大提高德國和意大利的防空反導能力,美軍還將它作為防空反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取代“愛國者”系統。在2013年進行的一次試驗中,MEADS攔截并摧毀了兩個從大于120°相反方向來襲的目標——一枚QF-4靶標和一枚“長矛”戰術彈道導彈靶標,MEADS系統被認為是當今唯一能同時攔截兩個相反方向目標的防空反導系統。
MEADS系統包括360°多功能火控雷達(MFCR)、360°監視雷達、網絡化指揮控制中心、PAC-3 MSE導彈和360°發射裝置。MEADS的指揮控制系統是網絡化分布式戰術作戰中心,可完成通信、作戰管理功能,并可靈活擴展作戰功能。這種開放式網絡化結構和通用型防空反導標準接口,可與多種平臺和指揮控制系統互通。其采用寬帶即插即用網絡,可使用各種戰術無線電數據鏈如Link11、Link16和Link22,同時還備有光纖鏈路。這些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通用性,可適應多國不同的防空系統。
MEADS系統兼容性好,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其它國家的防空體系中,其具備的360°的攔截能力反應快、攔截范圍廣,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是一款效費比很高的防空武器系統。
四、俄羅斯S—300PMU2"驕子"地空導彈系統
該地空導彈系統和S—300PMU1一樣,是從S—300PMU改進而來,但它們在提高攔截戰斗機、巡航導彈能力的同時,反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
S—300PMU原先采用的5V55R中程地空導彈最大射程90千米,可對付速度達4300千米/小時的空中目標。S—300PMU1采用的48N6E導彈對氣動目標的最大射程是150千米,對彈道目標的射程達40千米,可對付速度高達10000千米/小時的空中目標;S—300PMU2采用的48N6E2對氣動目標的最大射程增加到200千米。
S—300PMU2地空導彈系統由1個83M6E2指揮所KP 、6個90Z6E2地空導彈綜合體ZRK 、48N6E2地空導彈,以及一些技術保障裝備組成。
指揮所包括1個54K6E作戰指揮站和1部64N6E2探測雷達。后者是一種S波段相控陣天線全自動掃描雷達,探測距離達300千米。從圖中可以看出,雷達天線可以折疊。
ZRK由1部30N6E多功能照射和導引雷達RPN 及2部5P85SE發射裝置自行式 或5P85TE發射裝置拖車式 組成,每個發射裝置攜帶4枚導彈。ZRK也可以附加1部96L6E多波束相控陣天線全高度目標指示雷達。
五、MBDA Aster紫菀"防空導彈
法、意合作開發的未來面對空導彈族系(FSAF)使用的導彈為法國主導研發的紫苑(Aster)系列終端主動雷達制導防空導彈,共發展出兩種不同任務的衍生型──紫苑-15短程防空導彈與紫苑-30區域防空導彈,采用垂直發射系統(VLS)。
相較于以往射程15km左右的美制海麻雀(RIM-7H/P),新一代的紫苑-15以及美制的海麻雀ESSM射程都增加了至少一倍,例如紫苑-15達到30km,ESSM更高達30至50km,這種最大射程已經接近或等同于美制標準導彈SM-1,能爭取更多攔截時間與次數;因此,這類新一代艦載防空導彈往往又被稱為“近程區域防空導彈”,使艦艇反導彈防御的有效攔截距離達到地平線的附近。
至于紫苑-30的最大射程則達120km,介于標準SM-2 MR與SM-2 ER之間。負責艦艇自衛任務的SAAM僅使用紫苑-15,而作戰范圍更廣的PAAMS則同時采用紫苑-15與30。
"紫菀"導彈比傳統的防空導彈具有眾多的優勢和特點。首先,"紫菀"導彈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和命中率。它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直接碰撞殺傷"作戰方式的防空導彈,實驗中"紫菀"導彈的爆炸點和目標重心點的距離小于1米。
六、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
“愛國者”-3導彈是在MIM-104防空導彈基礎發展來的改進型,旨在提高反地地戰術彈道導彈的攔截距離和殺傷概率。PAC-3由四個基本部分組成:地基雷達,交戰控制站,發射裝置和攔截彈。
愛國者3型"導彈是一種已獲部署的直接打擊動能防空導彈系統,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打擊能力最強的防空導彈系統。該型導彈性能先進,采用碰撞殺傷技術,并攜帶有"殺傷力增強器"(一種小型破片彈頭),可用于打擊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戰術彈道導彈、高級巡航導彈和來襲戰機等。而與同系列導彈相比,"愛國者3型"導彈的體積更小,一套裝填4枚"愛國者2型"導彈的發射裝置能夠裝填16枚"愛國者3型"導彈。
愛國者3導彈在伊拉克的使用情況,它的攔截成功率為70%。成功率很高,但是洲際導彈攜帶核彈頭對于愛國者3來說有點困難,要真使用愛國者3單獨來攔截是不現實的,使用這時候要使用"國家導彈防御(NMD)"。
另外,前段時間由于沙特石油設施遇襲事件,“愛國者”導彈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它對低空攔截距離只有40公里左右,如果無人機或巡航導彈通過航路規劃繞過“愛國者”的低空殺傷區,它也無能為力。
七、紅旗-9防空導彈
紅旗-9防空導彈的海軍艦載型即海紅旗-9防空導彈,裝備在中國海軍新一代主力052C型驅逐艦和052D型驅逐艦上,其外銷版稱之為飛盾-2000(FD-2000),反輻射導彈版本為FT-2000。
紅旗-9屬于中國第一種自研區域防空導彈,中央對這個跨世紀的國家重點工程一向極為重視,即使決定引進S-300PMU1也沒有終止發展HQ-9,可見其地位之特殊。紅旗-9的最大射程約125km,最大射高18000m,對一般導彈目標的射程介于7~50km,射高介于1000~18000m;對巡航導彈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m;對彈道導彈的射程7~25km,射高2000~15000m,最大機動能力22G。
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能一次控制6枚導彈攻擊3~6個目標(采用兩彈打一機時可對付三個目標,而對付六個目標則是六枚導彈各接戰一枚),對同一個空中目標可先后動用兩枚導彈進行重復攻擊,導彈發射間隔時間約5秒。一個完整的紅旗-9旅級作戰單位由六個營級單位組成,每個營由一輛營級控制車、一輛火控雷達車、八輛四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車組成,每個營有32枚備射彈,而旅級單位還有一輛旅級指揮車,每個旅最多能同時接戰48個空中目標(平均每部火控雷達接戰8個)。
八、巴拉克8防空導彈
為了配合配MF-STAR系統,以色列Elta(被IAI購并)與拉斐爾又進一步開發新世代巴拉克(Barak NG)區域防空導彈,稱為巴拉克-8(Barak-8),同樣采用垂直發射,換裝主動雷達尋標器,并使用新的雙節脈沖固態火箭推進器,射程也大幅提高為70至100km,可對付戰機與反艦導彈。巴拉克-8彈長約為4.5m,直徑0.25m,發射重量約275kg,戰斗部重量為60kg。接下來Elta也打算繼續精進巴拉克-8的性能,進一步提高射程,并朝著低高度反彈道導彈的目標發展 。結合MF-STAR 杰出的多目標同時追蹤能力與巴拉克-8主動雷達制導的射後不理能力,能讓艦艇同時間打擊多個來自不同方位、高度的空中目標。
巴拉克-8除了艦載版之外, 印度與以色列還開發巴拉克-8的陸基版機動防空系統,八聯裝的導彈發射器設置於機動拖車上,此外全系統還有射控指揮車與機動雷達車三部分組成,印度陸軍打算以之取代原有的俄制S-125防空導彈系統。 巴拉克-8重275kg,戰斗部重60kg;艦載版的八聯裝垂直發射單元重1.7噸,平時只需要極少量的維護檢查工作;配套的射控單元重1.3噸,采用緊湊的設計使之容易安裝。
九、俄羅斯"S350勇士"防空系統
S-350“勇士”防空導彈系統是一款先進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由俄羅斯金剛石-安泰公司專門為地面防空部隊研發設計,主要用途是打擊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目標。S-350“勇士”防空導彈系統包括1部裝12枚導彈的8×8一體化發射車,每個發射裝置可攜帶12顆導彈、1部6×6底盤的平板相控陣雷達車、1部6×6底盤的指揮車,構成一個S-350E系統的最小作戰單元。
S-350導彈系統的優勢是可融入S-400中程防空導彈和短程地空導彈系統,“勇士”防空系統將會配備用于裝備S-400系統的9M96、9M96E、9M96E2型防空導彈,還有可能會裝備R-77“空對空”導彈的“地對空”版本R-77ZRK。可同時攔截高度15千米、距離40千米內的多個空中目標。S-350中程地空導彈系統還將取代俄羅斯S-300防空系統,成為俄羅斯國土防空系統的重要成員。
S-350導彈采用垂直冷發射,設計比較精巧別致的提拉桿式冷發射彈射系統,這種彈射系統應用在大部分新型俄制防空導彈上。火藥燃氣發生器產生的氣體動力并不直接做功于導彈彈體,而是通過一個尾托提拉桿把導彈彈射出去,即所謂的“冷發射”。
十、日本Chu-SAM中程地空導彈系
該導彈系統也稱為03式中程地空導彈,主要用來替換已服役多年的美國“霍克”防空導彈·并與“愛國者”、81式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凱科”91和“凱科”93一同組成日本的陸基防空反導網。通過這些防空導彈的配合使用,日本擁有良好的防空能力,可攔截多種目標。
Chu一SAM主要用于對付作戰飛機,也具有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同時也可攔截空地導彈和巡航導彈。因此,該系統可用于低層反導作戰。根據目標類型的不同,Chu—SAM的射程在25-50千米之間.最大攔截高度為10千米,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5馬赫。 Chu一SAM還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可部署在日本本土特色的山地地區使用。
Chu—SAM導彈系統每個火力單元包括4輛發射車、1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1個指揮控制中心和1個火控站。每輛發射車上裝有六聯裝發射系統,導彈封裝在運輸、發射一體的發射箱內。每個防空群有4個或5個火力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