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月中旬,火箭軍某基地保障部組織所屬應急保障隊和導彈旅綜合保障群,開展跨晝夜實兵拉動演練。
“此次演練跨度時間長、涵蓋內容多,參演部隊通過鐵路機動、摩托化行軍等方式交替開進1300余公里。”該基地保障部領導告訴記者,參訓官兵在惡劣天候條件下,多次進入導彈陣地展開部署調整,全面檢驗勤務保障分隊的整體作戰水平。
合編是否合力,保障是否高效?為檢驗成效,該基地以軍事訓練大綱為依據,積極整合基地訓練資源、構設逼真戰場環境,抽組綜合保障團和基地醫院應急骨干力量,實地進入某導彈旅綜合演練地域,實施油料、被裝、給養、衛勤、軍械、維修等勤務保障演練,探索與使命任務相適應的應急保障新途徑。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就地宿營,立即開設指揮所。”應急保障隊官兵經過300余公里鐵路機動剛剛抵達目標地域,便接到上級下達的作戰指令。
記者在現場看到,應急保障隊官兵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選址搭建帳篷、開設指揮所……幾十分鐘后,宿營區、熱食制作區、油料供應區、衛生醫療區搭建完畢,指揮車、運輸車、救護車、修理車進入戰位,警戒人員前出加強戒備。
突然,正在該區域演練的所屬某旅發出“求援信號”:因遭“敵”襲擾,數輛發射車“趴窩”,請求搶修隊支援。裝備搶修分隊在修理技師、一級軍士長米林棟帶領下,迅速抵達發射車受損區域。更換輪胎、檢查引擎、啟動車輛……數分鐘后,一輛輛發射車“滿血復活”,直奔發射地域。
演練中,200公里之外的某旅發來急電:彈藥和補給告急,請求緊急援助。接到指令后,現場指揮員對照作戰地圖,快速定下作戰保障決心。調配物資、緊急裝載、公路輸送……戰備物資精準送達。
軍地聯合保障,資源無縫對接。隨著作戰態勢升級,一場反擊行動進入關鍵階段。一支經過偽裝的發射分隊行至某山口時,突遇山體滑坡,車隊無法通行。危急關頭,該旅緊急啟動軍地聯合救援機制,地方有關部門迅速派出大型機械清除路障,道路很快恢復暢通。發射分隊繼續向預定地域進發,并最終對“敵”實施有效打擊。
記者了解到,為期10天的跨晝夜保障實兵拉動演練,該基地先后與作戰區域內的5個聯勤保障單位、8個人武部現地對接,摸清資源現狀,打通保障渠道。“跨地域、全要素、高強度、險背景……”回顧整個演練過程,這些成為各級指揮員反復提及的“高頻詞”。
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新體制下組織應急保障力量進入導彈旅綜合演練地域,進行實供、實運、實修演練,有效磨礪了勤務保障官兵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進一步推動后裝保障訓練向實戰靠攏。
該基地在演練中組織鐵路裝載。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