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浙江總隊紹興支隊上等兵胡一凡在刻苦訓練。他相信:只要堅持拼搏,總會迎來人生中的一次次跨越。陳浩雨攝
退伍季又要到了,軍營老兵們再一次站在了走留的十字路口。
面對進退走留,武警浙江總隊紹興支隊上等兵胡一凡選擇了留隊,這是他當兵以來難得的一次“出名”。正如名字一樣,此前的他再平凡不過。
兩年前,胡一凡帶著在軍營建功立業的夢想入伍,卻遇上特戰隊員落選、考學失利……努力的人生沒能如愿。
其實,在基層部隊,像胡一凡這樣普通的士兵屬于大多數。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可能到退伍也沒有留下光鮮事跡、顯著功勛。
“不拼一把,怎能知道當初的小草會不會長成參天大樹?”胡一凡相信軍營人生的上半場是磨礪自己,只要努力堅持,積蓄的能量會在下半場爆發。他報名參加了支隊預提指揮士官集訓,再次踏上追夢的奮斗之旅。
那些身處平凡崗位又不甘平凡的普通士兵,是奔流不息的強軍浪潮里奮進的朵朵浪花。他們每個人的小故事,匯聚成新時代的強軍故事。
夢想,不會輕而易舉地在理想的“軌道”上實現
胡一凡的人生仿佛陷入了“死循環”。當指導員廖俊杰告訴他結果后,失落的痛又一次“砸”在他身上。
年初,他滿懷信心備戰軍隊院校招生考試。本以為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契機,不承想在距離考試10多天,他“栽”倒在檔案審查上。
“一凡,當年你是中考直升大專,未參加高考,不符合考學要求,所以不能參加這次考試……”聽著指導員廖俊杰的話,胡一凡只覺得腦子里一片空白。
“仿佛一場排練已久的演出,還沒有等到上場,就提前落幕。”對大多數考學的基層戰士來說,日常執勤訓練工作不能耽擱,能擠出時間來學習實屬不易。不能參加考試的消息對胡一凡無疑是“晴天霹靂”。
說起胡一凡這份執著與刻苦,中隊參與深夜執勤的戰友都深有感觸,“進門第三張桌靠窗一側,每晚都有個身影雷打不動地坐在那兒。”在考試前100多天里,胡一凡爭分奪秒地備戰。
“不經歷風雨,怎見得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正如歌詞所言,夢想,不會輕而易舉地在理想的“軌道”上實現。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在胡一凡的人生不是第一次上演。
兩年前的那個夏天,電影《戰狼2》創造了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同時也掀起了眾多青年的參軍熱潮。“出了電影院就去了人武部。”胡一凡便是如此。
“到部隊具體干些啥”“自己去了能不能行”……從點開“全國征兵網”的那一刻起,胡一凡就在手機通訊錄里扒出那些參過軍的同學,不厭其煩地向他們打聽部隊的“神秘”生活。
2017年7月30日,離自己穿上軍裝還有43天的日子,胡一凡早早蹲在電視機前。9時,千里之外的朱日和訓練基地,正在舉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活動。
看著一排排受閱官兵步伐鏗鏘,震撼的場面一次次隔著屏幕,撞擊著這個熱血青年的心。他仿佛看到了43天后的自己,“在部隊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年輕人該干的”。
然而,當豐滿的理想撞上現實的骨感后,一切都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精彩。
枯燥乏味的隊列訓練、整理不完的內務衛生、各種各樣的平凡瑣事,甚至連“出門上廁所都要報告班長”,胡一凡感到了無處不在的約束。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抵達終點。”胡一凡咬緊牙關,熬過新兵連的不適應。下連第二個月,恰逢支隊為新組建的特戰中隊挑選新人,當特戰尖兵的夢想讓他躍躍欲試。本以為能大顯身手,最后他卻慘遭淘汰。
對胡一凡這樣普通士兵而言,兩年的軍旅生涯,夢想掀起過波瀾,但又迅速沉寂。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他們有些低沉,甚至一度感到彷徨,“這難道就是我要的生活嗎?”
他第一次意識到,平凡原來可以如此熠熠生輝
想起屢屢落空的愿望,胡一凡覺得自己是個“loser”(失敗者)。
7月初,支隊人力資源部門組織2019年度士兵留隊意愿摸底。特戰落選、考學失敗的經歷,讓他對留隊有些信心不足:“想繼續留,但又怕依舊一事無成。”
越是平凡,越見初心。當胡一凡還在糾結自己留隊與否時,一個平凡英雄的故事正溫暖人們心頭,成為最硬核的正能量。95歲老兵張富清60余年深藏功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用平凡堅守釋放出非凡力量。
榜樣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審視自己,胡一凡第一次意識到,平凡原來可以如此熠熠生輝。的確,不執迷于“已失去”和“未得到”,在平凡中努力堅守,是另一種不平凡。
事實上,那些熠熠生輝的榮譽,胡一凡從小就印象深刻。他記得一進家門,就能看到墻上掛著一個陳舊的木制相框,里面整整齊齊地嵌著幾枚獎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淮海戰役紀念章”“獨立自由獎章”“解放獎章”……這些獎章,是胡一凡爺爺最珍視的榮譽。
如今,爺爺的這些榮譽,成為胡一凡前行的動力。
“認準了目標,就要為此去拼搏。”家人的支持也讓這個打退堂鼓的兵轉變了想法,他誓要在墻上的那個相框里,添上一枚屬于自己的軍功章。
部隊有著神奇的魔力,總讓你有閃光的那一刻,因為它不曾放棄過每個人。除了家人的鼓勵,來自部隊戰友的關心也讓他倍感溫暖。
指導員廖俊杰知道他無法參加考試后,想方設法對他開導,讓他重拾信心。“人生的路有很多,如今部隊的舞臺足夠寬廣,容得下你的夢想。”戰友們閑下來也會找到他,一同坐在營區的臺階上聊一會,安慰他“放平心態,是金子早晚會發光”。
正如《士兵突擊》里“不拋棄不放棄”給人的感動,那些“與汗水相伴的日子”和“摔倒了一定會有人拉你一把”的戰友情,是他們特有的真情,也牽住了老兵不想走的念想。
在大家的幫助下,考學夢的失落在胡一凡的生活里漸漸淡去。和兩年前一樣,今年夏天這個平凡的年輕人又面臨著選擇,這一次依舊是“軍營”。
哪怕在平凡的世界里,也要留下一抹亮色。撕下“loser”的標簽后,胡一凡面臨的是為期3個月的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他和所有留隊轉士官的戰友一同加鋼淬火,盼望在軍旅生涯的又一個階段遇見更好的自己。
只有足夠堅持,才能在下一刻與夢想不期而遇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在筆記本的扉頁上,胡一凡留下這樣一行字。在他看來,2019年的這句流行語足以證明,這是一個人人逐夢的偉大時代,誰都不能辜負這樣的時代。
眼下,選擇在軍營繼續追夢的胡一凡,腦子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讓自己在各方面更強一些。他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好班長,帶上幾個新兵,給他們講講老班長的故事。
時代眷顧著每一個追夢人。胡一凡始終記得,去年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峰”特戰比武競賽,武警浙江總隊的參賽選手趙戰勝,憑借個人全能第一,成功站到了夢想的“C位”。作為服役5年的特戰隊員,此前他身上的標簽平凡又普通。
一等功、二等功、“武警部隊十大標兵士官”、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在總隊發起的學習比武標兵活動中,這些身邊榜樣取得的榮譽勛章,對那些還在逐夢奔跑的“胡一凡們”而言,無疑是最有力的激勵。在這個追夢時代,更多平凡士兵一步步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機動二中隊下士周新程和胡一凡同在集訓隊,本是衛生員的他即將進入服役期最后一年。在集訓隊,和那些“兩道拐”的上等兵相比,掛著士官軍銜的周新程顯得有些“突出”。大多數戰友覺得,技術崗位上早已輕車熟路的周新程,此時選擇集訓并非“明智之舉”,有人質疑他“老同志了,還來湊熱鬧”,也有人好意勸阻別“自討苦吃”。
再平凡的人,他的每一次努力都值得喝彩。從別人眼中相對舒服的“后勤兵”蛻變成摸爬滾打的指揮專業士官,周新程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畏懼要邁過幾道坎,他只想挑戰一下自己,“做人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分別。”
“不懂組織指揮,甚至連一個口令都下不好,那一定是當兵生涯最大的遺憾。”集訓隊組織的一次交流發言上,周新程說出了他參加集訓的緣由。坐在臺下的胡一凡聽得格外專注。那一刻,他看到這個“另類”老兵的眼中閃爍著夢想之光。
閑下來的時候打開手機,“知乎”是胡一凡使用頻率最高的APP。他的賬號里收藏著一個熱門話題:“人為什么一定要有夢想?”在諸多的評論回復中,有這樣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平凡人的舉動在時代巨變中盡管顯得微小,但他們每一次逐夢前行所散發出的星光,能點亮這個璀璨的時代。
無論是特戰比武奪冠的趙戰勝,還是只為不留遺憾的周新程,抑或想當班長、帶好兵的胡一凡,在這些心懷夢想的士兵們看來,能夠堅持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真的很酷。
夢想并不遙遠,只有足夠堅持,才能在下一刻與它不期而遇。
那些不甘平凡付出的努力,才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事
“8營×連×排×班”,說起新兵連的番號,胡一凡能不帶任何停頓地脫口而出。
他常常回憶起第一次進新兵班的場景:“宿舍一樓樓道走到底,進門第三張床上鋪,就找到了有自己名字的標簽。”
初進軍營的新兵,都不可避免地度過一段磨被子的經歷。胡一凡記得當時發的被子過于蓬松、遍布皺紋,捋平疊齊并不容易。班長讓他們用方凳在鋪開的被子上反復磨壓。這個重復單調的動作,擠滿了新兵大部分的空閑時間。他們有時抱怨,“磨來磨去有什么意思?”
事實上,每個人都急著把被子疊好,但打磨過程又嫌費事枯燥。回過頭來看,胡一凡對這段經歷有了新的體會,“就像被子的成型需要反復打磨,人也是要在不斷磨礪中慢慢成長。”
現實中,大多數人渴望成功,有的人一開始就拼命奔跑在追夢的路上,有的人卻一直站在原地猜測自己離夢想的距離,對看似枯燥乏味的過程心生抵觸。
相比于踟躕觀望的人生,胡一凡選擇了前一種。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隊以來,他就希望對自己苛刻一些,讓平凡的自己在能力上不平庸。反復練沖刺提高400米障礙速度、在槍管吊上裝滿水的水壺練射擊、別人休息他就跑到沒人的山坡喊口令練指揮……每天汗水打濕的迷彩服總是來不及換下,又在下個課目被新的汗水浸透。
改變,在胡一凡的身上悄然發生。他的臉被曬黑了,作訓鞋鞋底也磨破了。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幸運女神”在不經意間降臨。集訓第二個月,支隊組織集訓人員階段性全課目比武,胡一凡奪得400米障礙課目第一名。
考核總結點評時,隊列前的值班員宣布每個人的成績,念到胡一凡時,他昂起頭響亮地答了一聲“到”。那一刻,他第一次成為別人眼中的“尖子”。
對于一個到處都是短板弱項的人來說,改變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訓練場上的這次激勵,猶如一絲亮光,在胡一凡的人生中撕開了缺口,讓他漸漸找回自信,“自己其實并不那么差”。
5公里課目,曾讓胡一凡一想起就頭疼。“累得雙手叉腰,氣喘吁吁往前趕”,這是以往他給戰友留下的印象。為了提高耐力,他在訓練時穿過10斤重的沙背心,也戴過綁腿沙袋給自己負重加壓,甚至專門讓集訓隊教員給自己卡表加練。熬過那段最苦最累的經歷之后,如今的胡一凡,5公里越野成績已排在了集訓隊的優秀行列。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感覺到自己很累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在加速奔跑了。趙戰勝的經歷也是如此。第二屆“巔峰”特戰比武競賽中,有一項射擊課目,顯靶時間僅有2秒,而趙戰勝從準備到擊發只需要1.5秒。這少出0.5秒的背后,是上千個小時的艱苦訓練。為實現快與準的平衡,他在訓練中換上面積更小的頭環靶;練動作一天磨破一雙手套,虎口磨出厚厚的老繭。
即將到來的9月,是開學季也是退伍季,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主題。
優秀士兵保送入學的特戰隊員趙戰勝,將帶著軍校錄取通知書開啟新的征程;留隊晉升士官的胡一凡,也將結束集訓生活,在送別退伍戰友后迎來新的角色。(代烽、邵建國、占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