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大連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果農韓旭娟在櫻桃大棚內采摘成熟的櫻桃。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4日在大連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拍攝的成熟的櫻桃。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4日,大連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村民王景來給自家地里栽種的櫻桃樹苗套上保護網。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4日,大連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村民孔慶敏(中)在自家地里栽種櫻桃樹苗。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4日,大連七頂山街道朱家村大櫻桃技術員朱萬偉在櫻桃大棚內查看櫻桃長勢。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4日,大連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果農韓旭娟在櫻桃大棚內采摘成熟的櫻桃。 眼下正是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櫻桃生產的繁忙時節,櫻桃種植戶們采用溫室、冷棚、露地、防雨棚等技術,把各種生產方式相互銜接起來,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