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有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目前全國疫情仍處在流行期,新冠病情的毒株還在不斷變異,您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工作組的專家,如何評價目前動態清零政策的成效?這兩年我們采取了哪些措施實現動態清零,接下來我們的防控政策會根據疫情做出哪些調整?
吳浩表示:“我作為疫情處置的見證者、參與者、經歷者,我認為我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是最有效也是最負責任的做法,我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之所以做得好,背后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把控大局,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理解,也當然離不開我們國家的強大的國力和科技的支撐。”
吳浩提到,我國的社區疫情防控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疫情防控關鍵之舉,它集中體現了我國的制度、文化的優勢。之所以能這么說,那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每次在疫情防控中,我們都牢記一個宗旨就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圍繞這一個宗旨,我們也在不斷地總結、豐富、調整我們的措施和方案。
吳浩表示,今年年初北京多點出現散發性聚集疫情,同時面對冬奧會的挑戰,我們首次利用了電子圍欄技術,成功對風險人群進行了精準的管控,高效處置了疫情。“未來,我們將高度關注疫情的走勢、變化,動態研判統籌好生活和生產,力爭做到科學精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減少對社會的影響。”吳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