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康鋒 河北日報記者苑立立)去年8月30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一年來,石家莊海關緊密結合四個片區的功能定位,積極改革創新,共推廣應用70項創新制度,包含1項全國首創,有力支持了河北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發展。
這70項創新制度,覆蓋了通關便利化、檢驗檢疫、企業管理、保稅監管等多個領域。比如,“擴大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使企業在進境商品檢驗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海關稅款保證保險試點”,減輕進口稅款對企業流動資金的占壓。這些創新制度的實施,使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經營選擇更豐富、通關更便捷、經營成本更低。
河北自貿試驗區設立后,各片區各種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特別是產業基礎較好的曹妃甸片區提出了多項創新需求。今年4月,在海關總署備案的“鐵礦石保稅篩礦”就由曹妃甸片區提出,并于8月份正式落地實施,目前首批5000噸鐵礦石已完成篩分。這項全國首創的政策允許將鐵礦石篩分環節前移至保稅倉庫內,不僅能提高保稅倉庫利用率,還能為國內鋼鐵企業提供更多供貨渠道,降低國內鋼鐵企業物流成本,優化進口礦石交付質量。
為助推自貿試驗區內的綜合保稅區發展,石家莊海關推出《關于支持綜合保稅區發展的12條具體措施》,包括推動雄安片區和大興機場片區申報綜合保稅區、優化進出綜合保稅區商品管理和企業認證、優化保稅產品檢驗監管等。這些措施的出臺,不僅減少了貨物進出綜合保稅區的通關時間,也極大刺激企業不斷拓展新的業務。截至7月底,我省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達到128.06億元,同比增長1.3倍。